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
滕王阁句子整理的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(精选3篇),提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1
一、教学目标(知识目标、能力目标、情意目标)
1、知识与技能;
(1)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。
(2)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。
2、过程与方法:
(1) 在教师指导下,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,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,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。
(2)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。
3、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(1) 通过自主探究,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,并培养善于合作、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。
(2) 树立关注环境、热爱自然的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重点: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。
难点:二氧化碳与水、石灰水的反应。
三、教学模式(或方法)
实验探究式
四、教学过程
教学流程
教师活动
学生活动
设计意图
创设问题情境
碳的氧化物有几种?
独立思考。
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课题。
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(各种仪器可供选择)
一学生上台演示,其他学生纠正错误。
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,自然过度到二氧化碳的性质。
导出课题
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满,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?
独立思考,交流。
一学生演示并操作。
以学生为主体,自主掌握知识。
将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。提问:通过观察: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?
讨论、交流、发言。
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。
实验探究
设计一个实验,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。
一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,气球下沉。
一学生演示用二氧化碳熄灭两层蜡烛的实验。
让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,避免标准化、统一化的固定答案。
实验探究
物理性质
化学性质
设问: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,根据生活经验,举例说明。
讨论、交流。
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,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、勤于思考。
设计实验,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。
小组讨论、代表发言,教师适时启发,起、确定方法后进行实验。
在讨论、交流中,吸取别人的经验,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。
二氧化碳溶于水,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?
学生猜测。
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。
提供信息:石蕊是一种色素,遇酸变成红色。
学生设计探究步骤,分组讨论,明确步骤后,开始探究实验。
培养学生处理信息、分析问题、设计实验的能力。
将小红花取出后加热,应如何操作?
独立思考,分别实验,观察现象、分析原因。
在实验中体验成功和失败,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,启迪学生,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,要善于思考。
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?
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。
通过回忆旧知识,激发掌握新知识的欲望。
拿出一只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,让学生观察现象,并解释。
讨论、交流、达成共识。
用理论解释日常现象,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。
畅谈用途
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
学生自由发言,回答得不够完整时,教师补充。
让学生亲身体验。
温室效应
1、二氧化碳过多回造成什么后果?
2、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,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?
学生发言,老师加以归纳、总结。
通过学生之间对话、师生对话,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,在交流中重组,在共享中拓展。
自主小结
指导学生归纳总结。
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。
培养学生归纳、总结知识的能力。
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2
教学目标:
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,并初步 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。
教学重难点:
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及急救措施及方法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到了冬季,尤其是天气最冷时,不免会发生一氧 化碳中毒事件,我们要提高警惕,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以避免引 起一氧化碳中毒。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?
二、介绍一氧化碳的生成及危害,气压低、吹南风、气温升高 的时候特别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!即使不是南置的烟囱,雾气大, 气压低,空气扩散能力弱,也是导致煤炉排烟不畅的另一个原因。 气温突然上升,许多居民将煤炉封得很严实,同时也导致煤燃烧不 充分,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聚积在室内引发中毒。所以,遇有大 风天气,尤其是在夜晚,一定要打开炉门,让蜂窝煤能够充分燃 烧,或者干脆将炉子灭掉;尤其在冬季的雨雪、阴天或者气压低的 天气里,要注意及时清扫烟囱,保持内部通畅,并要经常开窗通 风。
三、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?
1、分组进行讨论,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、报纸等渠道 知道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症状进行讨论
2、老师提问各小组。
3、老师点评:
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: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。煤气中毒的 原理:
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,不易察觉。血液中血红蛋白 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,而且,血 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。所以,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,氧便 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,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 氧气,致使呼吸困难。
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:
a、轻度一氧化碳中毒:最初感觉为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 软弱无力;
b、中度一氧化碳中毒: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、昏迷,两 颊、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,
c、重度一氧化碳中毒: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。
四、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:
1、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:(冷静沉着)
a:立即打开门窗,流通空气,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。
B:有自主呼吸,充分给以氧气吸入。
C:呼吸心跳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。
d:呼叫120急救服务,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
2、注意事项: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.967,比空气轻,救护者 应俯伏入室。
五、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:
1、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。
2、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,而导致大量泄气。
3、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。
4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六、课堂总结
防止一氧化碳中毒,以预防为主。只要同学们具有较强的安全 防范意识,大多数煤气中毒事故是可以预防的。希望通过这次的 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班会使同学们提高警惕,增强安全意识, 掌握一氧化碳中毒自救技能,希望同学们都能远离事故,天天平安幸福。
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 篇3
教学目标:
1、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,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,了 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。
2、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,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 惯。
3、学会如何应急、自救与保护。
教学重点:
1、了解什么是煤气中毒。
2、煤气中毒与火场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。教学难点:煤气中 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?
课前准备:
1、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,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 及如何抢救治疗的。
2、提问学生,假如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或遇到大火,你准备怎 么做?
教学程序:
一、导入新课:
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?什么是煤气中毒?大家回家的时候有没 有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?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?
二、学习煤气中毒知识:
1、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
(1)每年的冬天,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稍不注意,就会 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。
(2)因为天气的问题,关闭所有窗户,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 气中毒。
(3)由于用户的忽略,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,从而引发 煤气中毒。
2、煤气中毒的过程
我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及血浆组 成。人们在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,是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把氧 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分的。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、燃烧不完全时, 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煤气。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,空气中含 0. 0440. 06%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,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 内所有的红细胞,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,使其形成碳 氧血红蛋白,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 白,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。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 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,这时,血中含氧量明显下 降。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,一旦断绝氧气供应,由于体内 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,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。
3、煤气的症状
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结合,使血红蛋白丧 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。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:头昏 头痛,眼花心慌,恶心呕吐,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,眩晕昏睡,脉 搏细快而弱,血压下降。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。
4.急救的方法
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,首先应该立即打开门窗,将患者移 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,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 救。
三、课后小结
1、通过这次主题班会,同学门都基本掌握了什么?
同学们要提高日常生活的保护意思,从小事做起。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。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。
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(通用7篇)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,进而选择科学、恰当的教学方法。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防一氧化碳中毒教案(通用7篇)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网站导航